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五一能旅游吗?新冠肺炎病毒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消失吗?

  • 来源:健康中国
  • 日期:2020-04-28

01五一能旅游吗?需要做好哪些防护?

五一将至,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去旅行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我们要保持警惕的心,要意识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这些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对于出行人员要注意预防,一是出行前做好准备,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的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的话,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且要提前去联系景区,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也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剂物品,以备路上使用。

第二,途中要做好防护,如果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并且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第三,旅行期间要做好防护,在游玩过程中在景区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当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出去住宿的话,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尽量减少饮食的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如果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02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这次武汉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医药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为例,在黄璐琦院士的带领下,1月25日去的武汉,3月31日回到北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一病区一共收治了158个病人,到3月31日共出院了140个病人,经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132个病人。南一病区和其他七个相似的病区进行了比较,南一病区死亡率最低,激素的使用率也是最低的,所以中医药的疗效是比较确切的。

中医有2000年的历史,历来都是在同热性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的中医理论。中医认为新冠肺炎还是瘟疫的范畴,瘟疫病因一定是有毒,叫疫毒,一般是从口鼻而入,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之后,病人的表现有常见的发烧、咳嗽,这是肺的症状,另外有腹泻、乏力,这是脾的症状。最近我和国外的一些同行进行交流,国外的新冠患者早期的症状,一个是嗅觉、味觉丧失。嗅觉主要是肺开窍于鼻,味觉主要是脾开窍于口。所以中医认为新冠肺炎病变部位还是在肺和脾。病变性质,专家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早期还是以湿毒为主,中期有化热的倾向,后期就耗伤正气。总而言之,总括新冠肺炎的整个病程,疫毒闭肺是它的核心病机,通过临床的不断摸索,总结出新冠肺炎的一个有效核心方适用金银潭病人,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金银潭住院患者从早期对中医药不了解,逐步的接受、喜爱中医药,还有患者主动要求转到南一区进行中医药治疗。所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医讲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不是某一个单纯的作用和某一个单纯的靶点,中医讲究君臣配伍,讲究整体布局。比如像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医认为在人体的上部,叫上焦,上焦就是宣肺清泄、疏散上焦,在人体的中部,是化湿和胃、斡旋中焦,在人体的下部,要活血解毒、畅通下焦。整个病程过程中还要照顾到人体的正气,这样的话,就能起到鼓动正气、扶助正气的过程。

另外,在整个新冠病人病程来看,早期要祛邪为主,到了中期清热化湿比较多,到了后期一般扶正用的比较多。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要根据病人病情的演变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这实际就是中医的用药思路。

03气温升高能否遏制疫情发展?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跟SARS病毒和MERS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科,具有囊膜,病毒颗粒形状近球型,对热是敏感的,对紫外线、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也敏感。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新冠病毒是不是会逐渐消减?可以尝试从病毒性质和病毒的传播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一下。首先,新冠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相对来说,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气温升高是不利于病毒存活的。但是需要对病毒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尤其不同的病毒传播方式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流感病毒主要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相对容易受到气温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流感一般是在气温比较低的冬春季高发,夏季不常见。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相对来说,这种传播方式受气温的影响会小一些,而且南半球的国家目前处于夏秋季,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续发生。最终情况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04外出就餐应该做好哪些防护?

目前不推荐大规模的聚餐,也不建议携带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幼儿进行堂食。普通就餐建议选择一些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前要做好预约,做到错峰用餐来避免拥挤。近距离接触和聚集,确实存在感染风险,进入餐厅前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登记,如有发热不应该进入餐厅。在餐厅期间,也要尽量减少接触那些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在饭前和入厕后洗手,在用餐的过程中尽量与他人保持人际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并且如果多人共同用餐的时候,现在推荐使用公筷和公勺,这也是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降低感染的风险。

05疫情何时结束?是否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经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疫情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

关于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有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有,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的特点,例如今年人群对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导致再流行。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这么高的变异性,因此常态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传播能力高,已有四种冠状病毒为季节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节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发展趋势如何,我们相信事在人为,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有效药物的发现,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必将帮助人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关于新冠肺炎是否会变成慢性病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慢性携带不太可能。从其同类的两种冠状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的两种冠状病毒,尚未观察到感染者持续带毒,从我国几万名新冠恢复者来看,也未观察到长期带毒的迹象。因此,目前的知识认为,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现阶段也尚未得到证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证据。

新冠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在持续不断深入。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科研攻关,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对病毒的监测,深入揭示病毒本质和流行规律,密切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发疫苗和有效药物,为从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06目前最佳的防护方式是什么?

新冠病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普通人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是没有免疫保护记忆的。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才会产生响应,继而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

在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和上市之前,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旧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公众应该戴好口罩、勤洗手。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给予临床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专家也在持续对新冠病毒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包括了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致病传播机制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的升级和优化,疫苗和药物的进一步开发。这些知识和技术的突破和积累,将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依托中科院微生物所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这个平台系统汇聚了科研人员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献,集成了支撑文献的核酸序列、菌毒种信息、晶体结构等科学数据资源。这一共享平台的开放和服务体现了支撑新型冠状病毒科研的重要进展,将为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参考。